臺北市社會局本月15日接獲通報,文山區1名男嬰到院急救不治身亡,死因疑爲諾羅病毒感染。本報資料照片
臺北市社會局本月15日接獲通報,文山區1名男嬰到院急救不治身亡,死因疑爲諾羅病毒感染;另前晚桃園市一名受移工照顧的孩子因需就醫,移工帶孩子北上尋求關愛之家人員協助,該童疑感染諾羅病毒,送醫後穩定,但身上有瘀傷,社會局依程序通報,並知會桃園市社會局。
感染諾羅病毒如此嚴重,依衛福部疾管署、食藥署資料顯示,諾羅病毒是最常引起病毒性腸胃炎的病毒之一,傳染力及散播力非常快速廣泛,且病毒顆粒非常少量即可致病,感染時間在每年11月至隔年3月間達到高峰。
疾管署指出,人類是諾羅病毒唯一的帶病毒者,所有年齡層皆有可能遭受感染,常見於學校、醫院、收容及安養等人口密集機構。大部分感染諾羅病毒的人可以完全恢復,不會有長期後遺症。
但對於那些因嘔吐或腹瀉流失體液及電解質而又無法補充的人,如嬰幼兒、年長者、免疫功能不良者及身心障礙者等需要長期照護者,其體液的流失可能導致脫水及電解質不平衡,進而抽搐,甚至死亡,需要特別注意。
食藥署指出,諾羅病毒感染主要透過糞口途徑傳染,如透過與病患分享食物、水、器皿、接觸到病患的嘔吐物、排泄物或病患曾接觸的物體表面、吃到或喝到污染的食物或飲料。依美國疾病管制局 (CDC) 評估,諾羅病毒57% 經由食物傳播、16%爲人傳人、3%藉由被病毒污染的水傳播。
容易受到諾羅病毒污染的食品有即食食品、沙拉、三明治、冰品、水果及生鮮魚貝類。最易發生的場所包括飯店、長期養護機構及學校等人口密集場所。
一旦感染諾羅病毒,潛伏期爲24至48小時,發病症狀有噁心、嘔吐、腹部絞痛和水樣不帶血腹瀉。全身性的症狀有頭痛、肌肉痠痛、倦怠等,部分病患會有輕微發燒的現象,症狀通常持續24到72小時。
食藥署表示,治療方法,只要適時、適切的補充水分及電解質,給予支持性治療,病患多會自然康復且少有後遺症發生。
食藥署指出,至於要如何預防,必須嚴格的遵守個人和食品衛生習慣共有9大注意事項,預防諾羅病毒:
1. 勤洗手,特別是在如廁後、進食或者準備食物前。爲嬰幼兒或老年人更換尿布 或處理排泄物之後,也應洗手。
2. 飲水要先煮沸再飲用,所有食物都應清洗乾淨並澈底煮熟,絕不生食。
3. 外食要選擇乾淨衛生的餐飲場所。
4. 不需烹煮的食物應該儘快吃完。
5. 食物需要封上保鮮膜以預防污染,吃剩的食物應該放在溫度適中的冰箱中儲存。
6. 被污染的食物或者懷疑被污染的食物必須被丟棄。
7. 注意居家環境衛生,必要時可用漂白水消毒。
8. 新生兒餵哺母奶可提高嬰幼兒的免疫力。
9. 爲了預防把疾病傳染給其他人,尤其是餐飲業工作者,應於症狀解除至少48小時後纔可上班。